2005年9月8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给社区加层保护网
本报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李海滨

  本报讯 来宁波不到一年的拾荒者老卢不幸被人杀害,留下了不到2岁的女儿和尚未出世的孩子。他怀孕的妻子千里迢迢从安徽赶来,却没有钱为丈夫讨个“公道”。这样的事情当然没有被社区法律援助站疏忽,在他们的帮助下,卢某家属获得了20万元的赔偿。
    这只是宁波江东区51个民主法制社区里的一个故事。2001年,江东区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打造“民主法制社区”的口号。几年来他们通过法制宣传、法律维稳、法律援助、依法治理、法律文化进社区等一系列与“法”有关的措施,不但让社区依法自治、民主管理的观念走进居民心坎里,也带来社区的和谐稳定。
    
    每个街道都有一所法制学校
    “林家社区”是江东区典型的城乡结合社区,暂住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64%。在江东区司法局的指导下,社区建成了外来人口法制学校,定期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。安徽的“居民”杨发清对记者说,通过了法律学习,让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区自治管理当中,也融入了社区的大家庭。
    
    “夕阳孕新生”暖了人心
    在江东区,归正人员是有所依靠的。这里的“民主法制社区”都建有一个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,一些社区的退休人员乐观地开展着“夕阳孕新生”的活动。社区通过自愿报名、推荐等形式,组织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教师组成帮教志愿者队伍,对帮教人员实施结对谈心帮教。同时,他们还通过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就业基地,设立安置帮教专项经费,广开帮教人员就业渠道,有效防止其重新犯罪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社区的矛盾调处工作也取得了成功。江东区在每个社区建立了社区调解组织。几年来,该区的纠纷调解成功率96.7%,涉及金额达4000余万元,无发生一起因民间纠纷激化而引发的自杀、凶杀、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。
    
    法律志愿者常驻社区
    为了让社区的每一位贫困的居民都能方便地获得法律援助,江东区司法局健全了法律援助组织网络,在基层社区设立了6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援助工作点,并建立社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。同时,他们组织了20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长期定时到社区“工作”,让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不出家门就能得到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。
    前不久,某社区的一名中年妇女被“婚拖”欺骗了感情,而“婚拖”却在事情暴露时去世了。为此,这名中年妇女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请求援助,援助站律师经过调查发现,“婚拖”的妻子其实参与了骗人行为,最后双方调解达成了赔偿协议。